汽車后備箱除了傳統的儲物功能外,還能干什么?還能打造成微縮版的精致商店,甚至是創意工廠。 一段時間以來,一種新興業態在各地街頭興起:“后備箱集市”。在穩經濟、保就業、促消費的當下,“后備箱集市”成為不少地方探索發展與提振夜經濟的創新方式。
“后備箱集市”起源于英國,是英國人深愛的一種交易形式。1980年9月,英國人柏麗·帕維特在肯特郡的一個農場上,組織了全球首個汽車尾箱集市,即“后備箱集市”?!昂髠湎浼小睂儆谧杂少I賣,甚至帶有物物交換的原始商業色彩。車主可以開著小車,帶著衣服鞋帽、日用雜物、書籍光碟、家具等,相聚集市交流、交易,共同開辟一片別樣的自由購物天空。這樣的“后備箱集市”,創業門檻較低,沒有門店租金的壓力,同時,對學歷及知識技能的要求也比較低;其次,經營風險較低,每個攤主的經營規模并不是很大,所謂的“船小好調頭”,因此,即便是賣某樣東西不好賣,攤主也可以迅速調整方向;第三,商品價格較低。這其實豐富了商品供給的層次,照顧一些低收入人群的日常消費需求,也是一種實惠。正是由于這些特征,“后備箱集市”對促進就業有明顯作用。
對于這樣的新興業態,我們該持什么樣的態度呢?有評論指出:火爆的“后備箱集市”生動表明,不同元素的注入能夠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,小而美的“微創新”,也許蘊藏著迅速崛起的“大市場”。而這種“微創新”,有著N種可能性和想象空間。想想也是,“后備箱集市”不僅僅是一種交易方式,更反映出了年輕人新的生活方式和態度,很多時候,販賣的不僅是商品,還有情懷和氛圍。
當然,“后備箱集市”也存在著一定的監管難題。比如是否有占道經營的現象;再比如“后備箱集市”的本質是流動攤販,食品安全的問題如何保障,難道真的只能靠攤主自覺……這一切,考驗的不僅僅是創業者的情懷,還有管理部門的智慧。要知道,從治理的角度看,光“堵”不“疏”,沒有實際解決矛盾,而是將矛盾轉移或積累了起來。我們的各類政策不能只滿足精英和富人的需求,而是要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。這些利益不是慈善的賜予,而是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讓更多的人主動參與并分享發展的成果。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收入,而不是坐等低保和社會福利。在這方面,有做的好的,以揚州市為例,當地在順達廣場規劃了北側廣場的空地,引導廣場內一些商戶參與“后備箱集市”,社區明確專人負責,和廣場方一起做好監督、完善服務。在社區的引導下,“后備箱集市”文明擺攤,晚上10點散場,現場“人走還本色、攤撤地面凈”。
在包容中良性疏導,讓“后備箱集市”的小經營者有“真金白銀”獲得感的同時,也保有城市居民的幸福感,將十分考驗管理部門執行的水平和工作的細致程度,在這方面,期待有一個好的結果:管而不死、活而不亂。
小馬飛刀
責任編輯:
蘭網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凡本網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或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稿件,版權均屬蘭州日報社和蘭網所有。已經與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本網未注明“稿件來源:蘭網”并且不在蘭州晚報欄目下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"稿件來源"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稿件來源:“蘭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。
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蘭網聯系。